從Facebook Home反思社群關係

沒有人不愛社群 Apr 30, 2013

Facebook Home反客為主,躍升霸占手機首頁的設計,讓大家更常低頭了。但是一直低頭,和好朋友同在線上,真的有更緊密的關係嗎?


下意識你可能會回答:「廢話。」但仔細回想一下Facebook發明之前你的生活狀態:假若你是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開始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你可能一個月會打一次電話給比較熟的朋友,雙週約在同縣市的大學同學約吃飯,對於那些比較不熟的朋友們,可能就半年、一年在某個同學會、某位仁兄的結婚場合碰一次面。你會發現,在以前的生活圈裡,情感是有層次的,會因為你和朋友間的情感強度而影響對彼此近況的連結程度。


但是現在Facebook上,大家都是平等的,不管她和你熟不熟、常不常見面,平等的連結不會影響你們的互動。記得前陣子經歷過MSN整合Skype事件嗎?當初消息一放出來時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皺眉一下:「為什麼我要讓所有人都可以打電話給我!?」。工具本身就應該有親疏遠近上的區別,我的手機號碼會給日常生活中的親朋好友,MSN可以給更廣泛的同學、朋友們,但是現在Facebook上卻是隨時都可以被搜尋到,不管是失散多年好友、兩百萬年前的國小同學,甚至不熟、剛認識的路人甲也可以加入好友。而當更多軟體都綁定Facebook帳號時,親疏遠近的差別也就漸漸的被消弭了。


拿生活中的例子來說好了,我和友人A不是很熟,但他三不五時都會貼文,分享自己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只要打開Facebook都可以在動態狀態上看到他,無形之中我就會更了解他的近況。友人B是我的麻吉,但是他最近因為考試水深火熱,鮮少貼文就算了,還因為怕自己浪費時間在臉書上而關掉自己的帳號,所以相較之下我卻更不清楚我麻吉的近況了,下次大伙再見面時,他反而被砲轟為什麼不用Facebook難聯絡、為什麼不看動態訊息Follow。久而久之,Facebook上朋友間平等連結的設計反而讓我們疏遠了,讓我們忽視了原本應該要關注的人事物。


現在Facebook的貼文排列順序是依EdgeRank演算法來決定,據Facebook沒有告訴你的事,主要是依親近度(Affinity)、動態本身的權重(Weight)、時間差(Time decay)決定。

看到這裡時,你或許會覺得:「有EdgeRank演算法就會有親疏遠近的差別不是嗎?」但仔細想想你的瀏覽行為,你通常按讚的、留言的多半是某張有趣的圖片、某人發生的趣事、某篇感同身受的文章…,簡單來說,「內容」決定了大部分你的互動行為。也就是說,只要那位友人A持續貼有趣的生活貼文,隨著我按讚的次數增加,就算他和我不熟,他也會攻占我的動態消息。

的確,Facebook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距離,讓我們省了許多力氣去打電話、翻對方的網誌,但真的有緊密的關係嗎?每天掃視著動態,點個讚,留句生日快樂,傳了幾句訊息但心態卻轉為不期待對方回應……你真的是有在關心這些人嗎?還是只是剛好看到的問候呢?

Remember Kid: “True friends never post “Happy Birthday” on your wall”

相關文章:

面試練習:『如果你負責 facebook 的動態消息,你會怎麼改?』

社群新聞/西班牙科技阿媽 戳破網路假象

Facebook沒有告訴你的事

zp8497586rq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