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業新舞台!大麥克風讓心更凝聚!-美國大都會人壽MetLife
“OneVoice”就像是一個有著大麥克風的舞台,它讓所有人都可以聽見、看見,讓每位參與者都能在舞台上傳遞最獨特的聲音!-Raluca Marcu, Romania品牌與溝通總監, MetLife […]
嬪妃(視頻)該乖乖等待翻牌,還是主動晉見呢?
如果說無名帶動了個人報台的風潮、互聯網賦予了社群另一種意義,那「YouTube 加速了影片興起」這句話絕不為過。 YouTube 於 2005 年註冊開台,當拍攝器材及技術早已普及的世代,碰上新穎簡單 […]
[新媒體經驗談] 廣播媒體如何創新?(下篇)
Mobile Apps 的價值在哪? 舉個例子說明,目前台灣的廣播電台中,中功率電台佔了不小的比例,通常中功率電台涵蓋的廣播範圍有區域性的限制,照理說行動裝置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對許多中功率的電台來說 […]
[新媒體經驗談] 廣播媒體如何創新?(上篇)
當廣播媒體遇上 Phimedia 最近與許多廣播業者接觸,並討論顧問案時,最常聽到業主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是不是該做 Mobile App?」、「做 Mobile App要多少錢?」。 遇到這些所謂的 […]
影音時代,5個你必須擁抱的媒體行銷方式!
【圖片來源:】 在這頻寬比電話費還便宜的年代,圖像與文字在網路世界僅僅都是基本功,企業如何利用「影音」與「互動」才是企業行銷獲得最大效益的方式。今年下半年網路最成功、最爆炸性的影音行銷大概就是韓國歌手 […]
用動畫motion 介紹自己的產品
介紹自己的產品在網站上有著許許多多的方式,今天來觀察運用動畫故事性的或者互動性的方式介紹自己產品的網站。 2010~2012 年之間 我想使用動畫來介紹自己產品最多的就是 Google,運用簡單的插畫 […]
售票系統,瞬間大流量網站的體驗與經營之道
是否曾經在票券開賣時,也曾加入搶購的戰局? 年末是演唱會的季節,許多知名藝人都選在年終開唱,而通常都會由線上售票業者負責票務銷售工作。售票系統業者提供網路售票服務與端點實體售票兩種服務,但每逢票券開賣時
「OTT IPTV 互通測試與完整平台解決方案」座談會影片分享!
「OTT IPTV 互通測試與完整平台解決方案」座談會影片分享! 第一階段 Phimedia 大家長分享了我們對於新媒體的觀點、趨勢的洞察分析與未來展望,最後將 Envivio 設備的應用引入第二階段 […]
我們真的知道使用者要什麼嗎?
我們最近在為客戶的基金會進行網站的發想規劃,此基金會的主要宗旨為提升大眾的生活品質,透過舉辦人文藝術相關課程,親近一般大眾生活,並從中體驗、感受生命意涵與提高生活的價值。期望透過這些內容,讓生活中充滿良善分子、讓大眾生活在祥和世界。
體驗行銷:貼近我心,無「網」不利
看看市面上的數位相機,除了拍照的基本功能,最近也發現,用相機拍攝影音的人越來越多了,專業級的相機更強調 Full HD 的影音規格,拍攝出來的影片完全不輸專業攝影機。許多學生更是用數位單眼相機在拍攝電 […]
跨平台媒體行銷的新概念
很久以前我們就知道行銷要整合,結合廣告露出、媒體公關影響、人員面對面溝通…才能發揮行銷最大效益。對於21世紀新媒體真正的整合性服務、整合性行銷,「一雲多屏 跨平台整合性服務」,不會只是一句口號,而是真正能幫助企業或品牌,在行銷、服務、經營上產生價值最大化的執行方案。
網路崛起後,絕大部分的企業都能洞察經營網路門面的重要性,除了最基本的網站外,社群網站能幫助企業主直接面對顧客,進行密切的互動,自然是需要經營的門面。
但社群平台琳瑯滿目,Facebook, Google+, Twitter, Plurk…… 各自擁有不同功能及性質,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社群在精不在多,如何選擇與主顧客群互動的社群平台,成為十分重要的功課。
選擇適合你的社群平台
[由Facebook進入網站的訪客趨勢圖]
[由Plurk進入網站的訪客趨勢圖]
- Facebook 和 Plurk 是目前台灣群眾使用最頻繁的社群平台。就上圖我們可以得知以下訊息:
- Plurk 的推薦連結路徑數為 Facebook 的 4.76 。
- Plurk 的單次造訪頁數及平均網站停留時間均高於 Facebook 。
- 同段時間內, Facebook 流量將近 Plurk 的 2 倍。
- 平均一個 Facebook 連結能帶來 59.10 次造訪, Plurk 連結則僅有 6.62 次。
- Facebook 的新造訪比例為 Plurk 新造訪比例的 1.97 倍。
以上是客戶的 Plurk 和 Facebook 推薦流量的小分析,樣本是客戶的 Google Analytics 資料。
上述訊息我們能得知: Plurk 在同個區間內能散佈較多的連結。 Plurk 的平台特色是個人化,使用者與其他用戶的互動較為緊密、深入,且干擾較少;但由於平台本身的個人化特性,曝光率相對而言較低。
Facebook 的優勢即在於提供用戶公開的環境,如粉絲專頁,利用公開環境進行品牌推廣,可以吸引較多「粉絲」加入;故就算連結數量不多, Facebook 的曝光量還是大於 Plurk 。但由於人數較多,粉絲專頁管理人難以照顧所有粉絲的需求,故與粉絲仍有一定距離。
想提昇品牌曝光率,社群平台是必須著手進行經營的門面;針對不同需求選擇適合的平台,藉由社群力量行銷自己,你還不加入嗎?
【圖片來源:thedailyrecord】
在 TechOrange 的一篇文章 Don Norman: Google 的產品是人,它的使用者是廣告主 中,一開頭的這幾句話「 dConstruct 大會上,設計界的大牛 Don Norman 問了一個問題:Google 是什麼?它賣什麼?」,引起了我的興趣。
上回跟大家分享了一些數位內容的線上趨勢,今天接續著來談談,未來內容、數位經營的可能樣貌:
內容無價 ─ Priceless but Free
在網路的世界,大家已經習慣免費使用各種資源,閱讀各式各樣的消息資訊,數位時代內容為王,但是內容直接賣不了幾毛錢。App Store 有 40% 的產品是免費的,1.99 美金以下包辦了整體 82% 左右,在華人市場 App 的消費力更是慘澹,出版社及作者若想以舊有版稅模式從中獲利,大概只有倒閉的份吧?虛擬世界能夠生產內容的人越來越多,網路媒體讓素人輕輕鬆鬆就能出版,更能在社群上經營自己的擁護者。再者,出版速度比不上網路傳遞訊息的速度,如何突顯內容的價值是所有跨入數位出版的業者都會面臨到的問題。
讀者最大 ─ User is King
網路上所有的人,每天都在大量閱讀訊息與內容,作品是不是讀者喜歡會買單的,一丟出去就知道。內容的價值是透過讀者被反映出來的,所以說「內容為王,讀者最大。」在社群媒體發達的網路時代,內容經營同時也是讀者經營,內容被越多的人閱讀、傳遞、分享、喜歡,代表讀者正在消費內容,剩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內容被閱讀的同時找到獲利的空間。
數位出版轉變數位經營
在數位時代,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溝通不需要透過出版社,內容經營和數位行銷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發行內容的同時也可以是行銷,就像精品型錄或是餐廳評鑑,既然光靠出版的產品無法獲得收益,從行銷角度與資源整合來尋找利基,作家經紀也可能是一種經營模式。出版社的經營將轉變成為內容主題或稱為是一種興趣的經營,同時透過網路社群更精準地經營讀者。
另外,看了最近熱烈討論的「後 PC 時代」相關文章 (From BNext),討論硬體公司軟體化的這件事,其實出版內容數位化的過程,現在看來也算是一種軟體化的過程。市面上出版作品被製作成 App 軟體的實例不勝枚舉,書本上的知識本來就應該被落實運用在生活中,再加上社群媒體的力量,未來出版社擁有多少軟體化的實力,也代表掌握了多少數位經營的能力。
目前出版的數位戰場,正處在一種看得到吃不到的打混戰情況,成功的商業模式尚未出現,但是不戰只會慢慢死在沙灘上,奮力而戰就要看兵力調度的能力,能否支撐到戰況揭曉的到來,看是數位出版成功了,還是數位經營到來了。
雖然出版業正面臨極大的危機,但危機也正是轉機,藉由下面這一段影片勉勵尚在出版業,摸索出一條光明的道路,順利翻轉成功!
The future of publish.
【圖片來源:.generat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