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影音跟看電視不一樣!別用過往的硬體思維改變下一代的數位內容
最近一個新聞讓我們回憶起過去幾年,世界各地廠商無不競相投入機上盒的研發,大的廠商如蘋果、中華電信MOD、有線系統台,中型的如小米、圓剛,小廠商如對岸的代工廠,只要技術能力尚可,自願或非自願(接單)地都 […]
看電視的人,真的比用網路的人多嗎?
get your ex back 你還坐在電視機前乖乖守著節目的播出嗎?姑且不論看電視的人口與使用網路的人口誰比較多,先想想自己曾經有過的經驗,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使用過網路看節目或是影片吧! 電視頻道 […]
「排播的終結?」初回討論!
每周五內部都有固定的分享會,召集所有同仁一起參與當周分享的議題,目的在於資訊的分享與意見的交流。上週五 12/2 討論的主題為「排播的終結」,面對看節目的習慣改變,節目表的參考價值是否漸漸式微這些是電視台或是使用排播機制的網路頻道,目前面臨的課題。
MOD 為何無法滿足多人家庭的需求?
MOD 一直以來都是許多人討論的對象,有人說它好,有人說它爛。說好的呢,通常就說它的高畫質有多讚,內容多麼的有水準,秉持沒圖沒真相之下,誰知道是否真實,說爛的呢,老實說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只有無法分接是比較明顯的問題,道聽塗說或是為反對而反對的人反而比較佔大多數。
「我們都想要有更多的掌控權」。
大約從 4、5 年前開始,因為在台北租屋、求學,身為學生就能省則省,且念設計相關科系也真的沒有太多剩餘的時間花費在看電視這件事情上;也因為這樣,讓我有更多時間專 注在自己認為比較有意義的內容上,例如:電影、音樂、閱讀、網路等等,以上這些休閒我們自己都可以握有極高的「自主權」,相較於傳統電視媒體、節目這些內 容管道給我最大的負面觀感在於:使用者的觀看習慣必須被電視媒體控制。
媒體使用的改變,讓電視不只有觀賞節目內容的功能。從社群網站的興起,「social networks」的分享功能似乎越來越有影響力。
Nielsen 做了一項從節目的開播前、後,收視人口對於電視節目的影響與互動數據調查。
這次是我們舉行的第一場分享活動,首先感謝各位參與的夥伴抽出這個下午的空檔,不辭辛苦的來到活動場地。
我們也在這次的分享會中應用了 Facebook 的打卡功能來提供各位簽到、按讚的小活動,希望各位能夠透過小小的動作,持續的追蹤我們提供的資訊、分享。由衷的希望各位夥伴能在這次的分享會中有所收獲。
在這裡搶鮮的提供 主講人-賴麒宇 所主講的簡報檔案,供各位夥伴參考、分享給更多朋友;後續我們會持續更新當天的精采片段影音檔案,更新在這個部落格!
Smart 看 TV 這個主題首先由媒體產業的最核心「內容」來開頭,討論了在未來,內容將無處不再,而傳統的媒體產業製造的內容將不是收視戶唯一的選擇;網路上的新興媒體產業正在崛起,它們從「轉發」內容到「自製」內容,甚至到未來的「應用 App」、「加值服務」、「社群」等議題來討論未來「內容的各種可能性」以及台灣目前的新、舊媒體產業轉變的狀況,比較國外成功、實際經營的案例,我們還有哪些機會與可能。
第二個部分,題目回歸到「人」,近期無論是網路、硬體、甚至是媒體的創新、創業,無一不開始回歸到人的根本需求:社群交流、使用體驗等等。新媒體的時代我們應該要看到的價值不再是數據、不再是金錢,而是與用戶「靠近用戶的價值」,任何越往「人/用戶」靠攏的產品、服務、應用都越是蓬勃發展。
最後一個部分,我們討論的是「終端」,也就是最終使用者所接觸的「載體」。這邊提出了一些觀點,如「當一切裝置都成為了 TV,那原本 TV 的價值?」以及最近夯到不行的「雲端」,雲端也能跟 TV 結合嗎?這包含了網路世代與傳統電視世代的差異比較;我們現場也舉了一個目前業界最大收視戶的數位電視提供商的例子來討論這個議題,讓各位思考以及討論。
結論的部份我們將在後續提供精采的影音內容及補充討論,請各位持續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