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全面啟動,直播讓所有用戶都有能力與任何人分享任何事!
在剛過去的2015年,影音直播成為互聯網行業最搶眼的領域之一,直播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地上線,使得每個人都能隨時隨地直播。
這些直播內容不論品質的高低,確實抓住了用戶的目光,瓜分掉了用戶量漸少的傳統媒體時間。
上個月,Facebook和YouTube相繼宣佈將視頻重心全面轉向直播時,我們就知道,這些極需用戶注意力的媒體和企業品牌又再一次的面臨衝擊。
圖1. 人人皆是直播主這件事,也許是再次往舊媒體傷口上撒鹽,但直播這股浪潮是火拼與機遇並存,現在不準備,恐怕連機遇都沒有。
Facebook與YouTube全面啟動直播業務
Facebook在今年四月的F8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公司未來的10年戰略規劃,按照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規劃,未來三年將打造Facebook在平台和移動應用上的生態系統,未來五年的重心則是放在視頻、搜尋功能以及Whatsapp、Instangram和Messenger等應用,未來十年的重點則是人工智慧、虛擬現實、擴增實境和新型網路技術。
除了十年規劃外,Zuckergerg也特別宣佈將推出直播服務Live API,強化原先已向所有用戶開放的直播服務,讓直播可以和更多的智能設備及服務進行串聯,像是知名空拍機製造商DJI就被Zuckerberg在大會上用來展示Live API串聯的直播效果,其他像是運動相機、攝影器材…等智能設備均可使用該服務。
從一開始只開放名人用iPhone手機直播,到開放Facebook 15億用戶以及Android系統,再到現在開放所有第三方開發者 API串聯所有智能設備,Facebook抓到了直播與社交平台是天生契合的重點,瞭解到不是所有人都有在陌生環境中露臉的勇氣,但在基於朋友關係的社交平台上,人們比較能夠真正敞開心胸對外分享,Facebook的目標就是要讓所有用戶可以與任何人分享一切他們想要分享的事物。
約莫同一時間,YouTube也宣佈了開放360度環景視頻直播功能,用戶可以籍由各類環景視頻拍攝工具進行直播,YouTube也與美國加州為期三天的Coachella音樂節合作進行首次合作 。
360度視頻直播若再搭配著VR裝置,能夠讓用戶有如親臨現場,用戶只要上下左右移動視角,便可以看到現場的全貌,為直播又多加了一個層次。 VR與直播的結合,必將是場真實感和現場感的感官盛宴,這也是直播行業未來可見的發展方向。
再無聊都有人看的各式直播內容
舉個例子,今年一月,將近2萬名英國人透過直播app Periscope在觀賞一個水坑,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引起這麼多人圍觀?
原來是1月6日當天,英國北部的新堡因為連綿不斷的陰雨,讓市中心的一個路口出現了一個大水坑,經過水坑的人們為了跨越水坑出現了各種動作,這一切被附近一棟大樓的一家廣告行銷公司看到了,起初只是覺得大家過水坑的方式很好玩,後來靈機一動,決定架起iPhone用Periscope直播。
圖2.水坑直播當下立即吸引了超過三千名觀眾圍觀,彈幕過於熱切密集以至於都快看不清畫面了
這一播下去不得了,觀看的人數越來越多,許多好事者也帶著浮板、泳圈甚至潛水裝備,用各種奇特搞笑的方式越過水坑,Twitter上甚至出現了#Drummondpunddlewatch的hashtag標籤,透過社群網站的擴散,這段直播到下午已經迅速累積到近2萬人同時收看,被英國《衛報》形容為「全英國的熱門話題」、「Periscope的最佳新聞應用」。
除了影音和社群平台的直播重點發展之外,媒體與企業品牌也急起直追各式直播應用
《紐約時報》算是全力投入直播的媒體之一,近期請來紐時資深調查記者Louise Story帶領6個全職員工專門開發與製作Facebook 上的直播內容。在過去一個月內產製出了90個直播內容,這些直播內容的主題包羅萬象,從一場婚禮到古巴哈瓦那街景介紹到人物專訪。
《紐約時報》把直播平台視為建立用戶關係的最佳工具,花很大的力氣在上面找出最能讓讀者產生共嗚的內容,根據他們過去一個多月以來投入在Facebook直播的經驗來看,也得出一些心得,像是直播的重點在於「雙向溝通」,觀眾的提問能立即被回答、內容也不一定要與報紙的內容相關,直播視頻的成功與否,不一定是取決於觀看人數的多寡。
許多企業品牌也開始在實驗直播的可能性,特別是在Facebook上能夠接觸到更大的一群用戶。
對企業來說,直播工具也是一個「建立社群溝通的管理平台」,可以是企業數位策略的一個部份。
以海尼根為例,海尼根的第一隻直播視頻,是訪問自家的釀酒大師Willem van Waesberghe,回答海尼根粉絲最常問的問題,像是「為什麼海尼根不考慮把酵母加入啤酒成分?」、「海尼根如何只用三種成分釀造啤酒?」、「海尼根是基因改造啤酒?」…等。
這段視頻直播時有超過500人觀看,直播結束後的視頻觀看數則接近5000,雖然這些數字看起來不高(甚至是很低),但海尼根卻認為這段直播視頻完整地回答了粉絲所有的問題,包含那些直播現場提問的問題。
有的時候,規模和數量越大當然是越好,但長遠來看,把粉絲經營好,就算是當下數量不大的粉絲群,才是企業品牌最後能成功的關鍵。
圖3.Live讓用戶更融入同一個意識群體,進而更靠近彼此。
直播的技術只會越來越強大,是每個人或企業成為自媒體的最佳工具,為彼此帶來同在感和實時交流,而基於社群媒體的直播更能使其迅速積累用戶,又同時強化用戶關係。
直播是火,社群媒體是柴,這把燒了好一陣子的火將會繼續在自媒體上越燒越旺!
延伸閱讀: